大埔火災情緒急救包 Q&A
這是非常正常的「急性壓力反應」。這場五級大火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爆炸聲,作為親歷者或鄰居,您的神經系統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。
建議:
1. 不要強迫自己立刻「好起來」,提醒自己出現這些感受是正常的
2. 暫時減少觀看新聞畫面/ 使用社交平台
3. 嘗試透過放鬆練習,幫助自己暫時抽離,尋找平靜
4.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並影響日常生活,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
深呼吸練習:
您可能正在經歷 「替代性創傷」(Vicarious Trauma) 或 「同情疲勞」。
建議: 請適度「斷網」。暫時關閉新聞推播,限制每天接收災難訊息的時間。這不是冷漠,而是為了保護您的心理健康,避免崩潰。
這次災難受到全港高度關注,資訊量非常大。過度暴露在災難畫面中會造成「替代性創傷」。
建議: 設定「資訊隔離期」。每天只在固定時間(如中午和傍晚)查看一次官方消息,其餘時間請遠離社交媒體,專注於當下的生活和身邊的親友。
❌「幸好人沒事,錢財身外物」: 不合適。這會讓災民覺得自己失去家園與回憶的痛苦被否定或忽視。
❌「為了家人要堅強」: 應避免。這會無形中增加心理壓力,讓他們覺得不能展現脆弱。
建議: 更好的說法是「發生這樣的事,真的很不容易」,接納他們的痛苦而非要求他們看開。
靜默陪伴: 不說話完全沒問題。「同在」本身就很有力量。您可以說:「我就在這裡陪你,不想說話我們就安靜坐著。」
穩定情緒技巧: 當對方情緒激動,試著將焦點拉回「當下的具體需要」。例如問:「現在覺得哪裡最不舒服/有什麼需要直接幫助你? 我們先解決那個問題。」解決眼前的小問題,能協助他們從混亂中抽離並穩定下來。
如果家中的小朋友在電視看到火災場面,甚至直接看到了濃煙和火光,他們有機會會出現一些情緒的反應。
小朋友常見的反應:
情緒化、焦慮、低落、特別黏人、怕黑、晚上做惡夢
請不要著急,這都是小朋友面對突發災難時的正常反應。
小朋友對災難的理解與成人不同,他們此刻最需要的是我們給他的「安全感」。作為家長,我們可以這樣做:
誠實但簡單的解釋 不需要隱瞞發生了火災,但也不需要詳細描述新聞中提到的傷亡數字。堅定地告訴小朋友:「雖然發生了火災,但火已經被消防員叔叔救熄了,我們現在很安全。」
肯定小朋友的情緒 不否定,不要叫孩子「不要怕」。相反地,鼓勵表達情緒,抱抱他們,再作出回應,告訴他們:「看到這麼大的火和煙,覺得害怕是正常的,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。」
限制觀看新聞畫面 目前網上和電視不斷重播火災現場、天台火勢或救援的影片。請盡量避免讓孩子重複觀看這些畫面,避免造成更多的心理壓力。
幫助小朋友放鬆 如果孩子感到身體緊繃或無法入睡,可以試著帶他們一起做深呼吸或放鬆練習。這裡有一個適合小朋友的放鬆引導影片,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練習: https://youtu.be/B5KQdWyr7WA?si=GozU5JAopZuGAJwB
喪親之痛沒有標準的時間表。這次火災屬於突發性的創傷,感到震驚、麻木、憤怒或極度哀痛都是正常的反應。請允許自己悲傷,並尋求專業協助來渡過這段艱難時期。
認識哀傷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1D38HSPTF3/
在香港,有多個非政府機構(NGO)、宗教團體及政府部門提供專業的喪親輔導及哀傷支援服務。這些服務大多是免費或按收入收費。以下是喪親輔導服務資源給大家參考:
善寧會 (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):
https://www.hospicecare.org.hk/service-detail.php?id=13&lang=tc
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- 安寧服務部 (S.K.H. Holy Carpenter Church):
https://donation.skhwc.org.hk/hk/care-angel
東華三院 - 「圓滿人生」服務 (TWGHs Endless Care Services): https://ecs.tungwahcsd.org
政府資源 (社會福利署)-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(IFSC)
服務特色:全港各區均有分區中心
服務內容:如果喪親導致家庭出現經濟困難、居住問題或嚴重情緒困擾,社署社工可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輔導及轉介服務
社署熱線:2343 2255
https://www.swd.gov.hk/coparenting/download/IFSC_ISC_address_list_EN.pdf
請記住,您並不孤單,此刻有人願意聆聽您的痛苦。請立即致電以下 24 小時求助熱線:
情緒通 Mental Health Support Hotline(政府統籌,一站式支援): 18111
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:2466 7350
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: 2389 2222
生命熱線: 2382 0000
有的。如果您是青少年或年輕人,或者單純更喜歡用文字表達,可以使用網上或短訊支援:
Open 噏 (Open Up): 提供 24 小時網上情緒支援。WhatsApp / SMS: 9101 2012
這不是嚇傻,這很可能是 「急性壓力症」的表現。這是大腦為了保護您免受過大衝擊而產生的防衛機制。
發生時間: 通常在創傷事件發生後的 3 天至 1 個月內 出現。
常見症狀:
解離感: 覺得自己與現實抽離,看東西像隔著一層霧,或失去對事件的部分記憶。
強烈焦慮: 心跳很快、呼吸困難、坐立難安。
閃回: 腦海中不由自主地重播火災畫面。
關鍵差異: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 超過 1 個月,診斷可能會轉變為創傷後遺症 (PTSD)。
建議: 此時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感與穩定的作息。如果症狀讓您無法處理日常事務,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。
在經歷重大變故(如火災、痛失家園)後的 3 個月內,出現焦慮、擔憂、難以適應新環境或失眠,是很常見的反應。
這可能是「適應障礙症」: 當壓力源(火災)出現後,您的情緒反應比一般預期強烈,並影響到日常生活(如無法工作、不想社交)。
建議: 這通常是暫時性的。隨著生活逐漸安頓,症狀通常會在壓力解除後的 6 個月內緩解。如果感到太過痛苦,社工或心理輔導可以協助您更快度過適應期。
如果創傷事件發生 1 個月後,您仍然持續出現以下症狀,可能已發展為「創傷後壓力症」(PTSD):
侵入性記憶: 不由自主地回想或發惡夢,感覺火災再次發生(Flashback)。
逃避行為: 極力避開會讓您想起火災的人、事、物或地點。
負面認知與情緒: 對世界感到麻木、自責(覺得是自己的錯)或持續恐懼。
過度警覺: 容易受驚、難以入睡、隨時處於緊繃狀態。
建議: PTSD 需要專業治療。請務必尋求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的協助。



